出让与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两种不同途径详解
在土地使用权的获取过程中,出让和划拨是两种常见的途径。这两种方式虽然都涉及到土地使用权的转移,但在性质、程序、适用对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出让和划拨之间区别的常见问题解答。
出让与划拨的区别
1. 定义及性质
出让是指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划拨则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无需支付出让金。
2. 适用对象
出让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而划拨主要适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营利性组织。
3. 土地用途
出让的土地用途较为广泛,包括商业、住宅、工业等多种用途。划拨的土地用途通常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特定机构的办公、教育、科研等非营利性活动。
4. 出让金与土地收益
出让方式下,土地使用者需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部分资金归国家所有。划拨方式下,土地使用权获得者无需支付出让金,土地收益归国家所有。
5. 土地使用权期限
出让方式下的土地使用权期限通常为40年、50年或70年,具体期限根据土地用途而定。划拨方式下的土地使用权期限没有固定限制,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0年。
6. 土地使用权变更
出让方式下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相对灵活,土地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等。划拨方式下的土地使用权变更较为严格,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 土地使用权终止
出让方式下的土地使用权终止后,土地使用者需将土地返还给国家。划拨方式下的土地使用权终止后,土地使用者需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如缴纳土地收益等。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