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平仄平”是中国古代汉语音律中的一个术语,属于韵律学中的平仄规则。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创作时,会遵循一定的平仄格式,以达到音乐美和节奏感。
.png)
仄(zè):指声调上扬的音节,即古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píng):指声调平直的音节,即古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
“仄平仄平”即指一个诗句或词组的第一个音节是仄声,第二个是平声,第三个是仄声,第四个是平声。这种声调组合在古诗词中非常常见,体现了汉语声调的抑扬顿挫之美。
例如,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就遵循了“仄平仄平”的声调规则。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