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到现场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实地核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审计到现场时通常需要做的一些工作:
1. 了解审计环境:
调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
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其业务运作情况。
2. 风险评估:
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
3. 内部控制测试:
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评估其能否防止、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
对内部控制设计进行评价,并观察其实施情况。
4. 实质性程序:
通过分析、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对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项目进行详细审查。
5. 抽样检查:
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交易或余额进行抽样检查,以获取代表性强的审计证据。
6. 函证:
向被审计单位的外部单位发送函证,如银行、供应商、客户等,以获取外部证据。
7. 观察和询问: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询问相关人员,以了解业务的真实情况。
8.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记录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证据和结论,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9. 沟通与反馈:
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员工沟通审计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其提供解释或改进措施。
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到现场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合理的审计意见。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