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中发现有泄密隐患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 立即报告:发现泄密隐患后,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立即向同级保密工作领导机构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向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 现场调查:对泄密隐患进行现场调查,查明泄密原因、程度、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3. 控制措施:对泄密隐患进行控制,防止信息进一步泄露。如暂停使用涉密设备、限制人员出入涉密区域等。
4. 整改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泄密隐患。整改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加强保密教育,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
完善保密制度,规范保密工作流程;
加强技术防护,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严格保密审批,加强对涉密项目的管理。
5. 跟踪整改: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6. 责任追究:对泄密事件中的责任人进行追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7. 总结经验:对泄密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完善保密工作。
8.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保密意识,营造良好的保密氛围。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发现泄密隐患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