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概念,用来描述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以下是这三种剩余价值的定义和举例说明:
1. 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来获取的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了必要劳动时间,即工人为维持生存和再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下是一个例子:
假设一个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而资本家要求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在这12小时中,前8小时用于完成必要劳动,后4小时用于完成剩余劳动。在这4小时内,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的剩余价值。这通常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以下是一个例子:
假设在上述例子中,通过技术改进,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了6小时。因此,原来12小时的工作日中,有2小时的剩余劳动时间变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这2小时的时间是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3. 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例,指的是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来获取的额外剩余价值。以下是一个例子:
假设在上述例子中,尽管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了6小时,但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要求工人每天工作14小时。在这14小时中,前6小时为必要劳动,后8小时为超额剩余劳动。这8小时就是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总结:
绝对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来获取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特例,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来获取额外剩余价值。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