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档,即录取过程中对考生档案的调取,通常依据以下原则和流程进行:
1. 招生计划:高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各省份的招生政策,确定提档的分数线。
2. 志愿优先:首先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提档。即优先考虑第一志愿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不满,再考虑第二志愿。
3. 分数优先:在考生志愿相同的情况下,按照考生的高考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提档。
4. 专业级差:部分高校在录取时会考虑专业级差,即考生分数达到提档线后,不同专业之间会有一定的分数差,分数高的专业优先录取。
5. 综合评价:部分高校在提档时会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高考成绩、平时成绩、获奖情况等。
6. 体检结果:考生身体健康状况需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
7. 加分政策:符合国家或地方加分政策的考生,其加分会在提档时予以考虑。
具体提档流程如下:
公布提档线:高校根据考生报考情况和招生计划,确定提档线,并公布相关信息。
检索考生档案:高校通过招生系统检索达到提档线的考生档案。
提档:按照上述原则,高校对检索到的考生档案进行提档。
审档:高校招生办对提档的考生进行审查,包括专业志愿、分数、体检、加分等情况。
录取:对审查合格的考生进行录取,包括专业录取和调剂。
反馈结果:高校将录取结果反馈给考生及考生所在的招生考试机构。
高校提档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旨在确保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