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人提供的措施项目清单中如有漏项,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 及时沟通: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应当与投标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漏项的具体情况。
2. 确认漏项:招标人和投标单位共同确认清单中确实存在漏项,并明确漏项的内容和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
3. 补充完善:
招标人可以决定是否补充漏项,并修改清单,确保投标单位在投标时能够全面了解所有措施项目。
如果漏项是由于招标文件编制疏忽造成的,招标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及时补充漏项。
4. 修改招标文件:如果决定补充漏项,招标人应当修改招标文件,并在修改后的招标文件中明确漏项的内容和报价要求。
5. 通知投标单位:招标人应当将修改后的招标文件及时通知所有投标单位,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投标单位进行响应。
6. 投标调整:
投标单位根据补充后的清单进行投标,确保报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投标单位可以对漏项部分提出报价建议,并在投标文件中说明。
7. 合同签订:在合同签订阶段,双方应对措施项目清单进行最终确认,确保无遗漏,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8. 风险管理:对于漏项可能带来的风险,招标人和投标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责任和赔偿条款。
处理措施项目清单漏项的关键在于及时沟通、确认漏项、补充完善清单,并确保所有相关方对修改后的清单达成一致意见。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