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外国教育史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的考试科目之一。该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外国教育发展历史的了解和掌握。以下是333外国教育史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
1. 古代教育:
古希腊教育: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教育: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古代东方教育: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地的教育历史。
2. 中世纪教育:
教会教育: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教育及其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3. 近代教育:
欧洲近代教育改革:包括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从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的教育发展。
德国教育:从18世纪到19世纪的教育改革。
4. 现代教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包括杜威、赫尔巴特等人的教育思想。
20世纪的教育发展:包括战后教育改革、终身教育、教育信息化等。
5. 当代教育:
当代教育发展趋势:全球化、教育公平、教育技术等。
考试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形式:
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人物、事件等的记忆。
填空题: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史实的记忆。
名词解释:要求考生对重要教育概念进行解释。
简答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史实和理论的概括能力。
论述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记忆基本知识点,还要关注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思想,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