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把英语列为高考科目之一?
中国在1983年以后将英语列为高考科目了,与数学、语文并列。以此为导向,中国大陆的高中课程,基本上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必修课。在全日制普通大学,除了非英语外语专业以外,一般均以英语作为必修课,其他外语作为选修课;而非英语专业的语言专业,一般要求同时对英语作为必要课程之列。
英语纳入高考是通过多方协商和决策最终确定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着手进行高考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条例》,其中明确将英语列为高考科目。
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被列为高考必考科目,与数学、语文并驾齐驱,这一决定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变化是基于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旨在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与交流。从1984年9月开始,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大陆高中课程体系的重大变革。
也标志着中国教育体系的重大变革。从那以后,英语与数学、语文等科目并列,成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对中国高中课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英语课程从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成为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外语。
英语从1984年开始成为必修课的。具体来说:成为高考必考科目: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被列为高考必考科目,与数学、语文并驾齐驱。这一决定标志着英语在中国大陆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正式实施时间:从1984年9月开始,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之一,这一变革对中国教育史具有里程碑意义。
高等教育的要求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很多学科如国际贸易、金融、信息技术等都需要一定的英语水平支持。高中的英语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基本英语技能,为他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做好准备。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影响 取消英语主科的地位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学习英语?重视英语的学习有什么意义?
中国人重视学习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实用技能的象征:拓宽视野和机遇:英语能力能拓宽个人视野,抓住更多机遇。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英语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掌握英语意味着能够获取更多的全球信息。接触全球资源:80%的网页以英文为主,国际文献也多用英文发表,掌握英语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和利用这些资源。
文化交流与理解:学习英语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与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与合作。通过学习英语,中国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中国人学习英语和美国人学习汉语都是出于实用和兴趣的双重考虑,这两种语言的学习都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适应全球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全球化需求: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无论是国际贸易、文化交流还是科技合作,英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掌握英语有助于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竞争。
为什么中国学校要把英语作为主科学习?甚至超过国语语文?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把英文作为主科,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革新派,当年魏源提出“经世致用”理论的时候,曾有两种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就是说学习外国人的本来来达到自强的目的,或者是来超越外国,打败外国。但是要想学习外国人的本领,首先应该学习外国人的语言。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和交流工具,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因此,学校通常不会因为“英语课退出主科”等政策改变而完全取消英语课的重要性和地位。
同时,英语作为全世界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运用,学好英语,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因此,学好英语这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