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高度测量标准:以何为基准?
海平面高度基准的选择
海平面高度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和海洋学概念,它关系到航海、地图制作、海岸线变化监测等多个领域。在海平面高度测量中,通常以以下几种水面数据作为基准:
1. 平均海面高度(MSL):
平均海面高度(Mean Sea Level,简称MSL)是最常用的海平面高度基准。它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海面高度的平均值。通常,这个时间段为19年,称为19年MSL。MSL通过测量潮汐、波浪等海洋现象来计算得出。
2.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化的、连续的、闭合的水面,它代表了地球的重力势能场。大地水准面可以作为海平面高度测量的绝对基准,但由于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的复杂性,大地水准面是一个虚拟的参考面。
3. 局部基准面:
局部基准面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或海域的海平面高度基准。在局部基准面中,通常会选取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潮汐观测站作为参考点,以此计算出该地区的海平面高度。
4. 相对基准面:
相对基准面是指相对于某一固定点或结构物的海平面高度基准。例如,桥梁、码头等海洋工程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通常会以相对基准面作为参考。
常见问题解答
Q1:为什么需要确定海平面高度基准?
确定海平面高度基准对于航海、地图制作、海岸线变化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确保不同地区和领域的海平面高度数据具有可比性,从而提高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Q2:平均海面高度(MSL)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平均海面高度(MSL)是通过测量潮汐、波浪等海洋现象,并取其平均值来计算得出的。通常,这个平均值是基于19年的观测数据,称为19年MSL。
Q3:大地水准面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化的、连续的、闭合的水面,代表了地球的重力势能场。它是一个虚拟的参考面,用于海平面高度测量的绝对基准。
Q4:局部基准面与相对基准面有何区别?
局部基准面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或海域的海平面高度基准,而相对基准面是指相对于某一固定点或结构物的海平面高度基准。两者在应用场景和参考点选择上有所不同。
Q5:海平面高度基准的选择有何影响?
海平面高度基准的选择会影响航海、地图制作、海岸线变化监测等领域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基准有助于提高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