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落柱,又称坍落柱,是地下矿床开采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现象。它的形成过程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地质构造:陷落柱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矿层或围岩中存在断层、节理等构造裂隙时,为陷落柱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开采活动:在地下矿床开采过程中,由于采空区的形成,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导致应力重新分布。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层会发生破坏,形成陷落柱。
3. 应力集中:在地下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周围岩层中的应力会集中,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极限强度时,岩层会突然破坏,形成陷落柱。
4. 岩性因素:陷落柱的形成与岩性也有关系。松散、易碎、强度低的岩石更容易形成陷落柱。
陷落柱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
1. 应力释放:地下矿床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应力逐渐释放。
2. 应力集中:采空区周围岩层中的应力逐渐集中,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极限强度时,岩层发生破坏。
3. 陷落柱形成:破坏的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向采空区坍塌的陷落柱。
4. 陷落柱发展:陷落柱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继续扩大,甚至与相邻的陷落柱相连,形成陷落柱群。
陷落柱的形成对地下矿床的开采和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