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细粒长石杂砂岩在野外描述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1. 颜色:描述岩石的颜色,通常中细粒长石杂砂岩呈灰白色、灰色或浅黄色等。
2. 结构:
粒度:说明岩石的粒度特征,中细粒意味着颗粒大小介于0.05mm到2mm之间。
成分:描述颗粒成分,包括长石、石英、岩屑等,并指出其相对含量。
形状:描述颗粒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3. 构造:
层理:观察岩石的层理特征,如层理明显与否,层厚薄等。
裂隙:描述岩石中的裂隙,如裂隙的密度、宽度、走向等。
节理:描述节理的发育情况,如节理的间距、走向等。
4. 矿物特征:
长石:描述长石的类型,如斜长石、钾长石等,以及其含量和大小。
石英:描述石英的形态、含量和大小。
岩屑:描述岩屑的类型,如火山岩、沉积岩等,以及其含量和大小。
5. 其他特征:
风化程度:描述岩石的风化程度,如表面是否具有风化壳。
侵蚀特征:描述岩石表面的侵蚀痕迹,如冲刷槽、冲刷面等。
以下是一个中细粒长石杂砂岩的野外描述示例:
“该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岩屑组成。斜长石含量约40%,呈自形-半自形晶,粒径0.5-1mm;石英含量约30%,呈他形晶,粒径0.1-0.5mm;岩屑含量约30%,包括火山岩、沉积岩等,粒径0.1-0.5mm。岩石层理发育,层厚约1-2cm,局部可见裂隙,走向为NNE-SSE。风化程度中等,表面有少量风化壳,侵蚀痕迹不明显。”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