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名称的来历与神话传说密切相关。
蟠桃的“蟠”字,来源于其生长的特殊形态。相传,蟠桃树生长在西方的昆仑山上,树干盘曲而上,枝叶茂盛,果实累累,因此得名“蟠桃”。这里的“蟠”字,形容的是树干盘旋曲折的形状。
而“桃”字则直接指代这种果实。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蟠桃是王母娘娘的仙果,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王母娘娘会设宴款待各路神仙,蟠桃宴上的蟠桃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仙果。
蟠桃的来历主要来源于以下神话传说:
1. 《山海经》中记载,昆仑山上有蟠桃树,果实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2.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曾偷吃蟠桃,后来在取经路上,唐僧曾赐予孙悟空蟠桃,寓意其长生不老。
3.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时,曾赐予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蟠桃,以示其仙位。
综上所述,蟠桃的名称来源于其生长形态和神话传说中的寓意,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