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纳税年度)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取得的收入,在扣除法定扣除项(如基本费用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专项扣除等)后,剩余的应纳税收入部分。
具体来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如下:
1. 收入总额:计算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途径(如工资、薪金、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经营所得等)取得的全部收入。
2. 扣除法定扣除项: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税法规定的各项扣除,包括:
基本费用扣除:如工资、薪金所得每月5000元(或每月36000元)的基本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扣除: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
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上述费用后,剩余的收入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根据不同的税率表,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在中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