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字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用法,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耳闻:指听到消息或传闻。
例句:《左传·宣公十五年》:“吾闻之,民劳则思,思则善怨。”
2. 耳目:比喻视听所及的范围。
例句:《庄子·养生主》:“夫耳目,心智之官也。”
3. 耳濡目染:形容长时间接触,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例句:《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 耳语:低声说话。
例句:《红楼梦》第八十回:“众人听他耳语,不知说些什么。”
5. 耳食之辈:指那些只听他人言论,不进行独立思考的人。
例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先生,何为而食乎?’孟子对曰:‘耳食之辈,何足挂齿!’”
6. 耳顺:指听力好,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
例句:《论语·季氏》:“夫耳顺者,闻其言也。”
7. 耳提面命:形容对人教诲非常严格,既口头教导,又亲自示范。
例句:《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曰:‘吾闻之,君子之教也,耳提面命。’”
8. 耳畔风:比喻言语细微,但影响深远。
例句:《后汉书·张衡传》:“衡因著《东京赋》、《西京赋》、《南都赋》及《应间赋》等,辞藻华丽,而耳畔风起,余音绕梁。”
这些例子展示了“耳”字在古文中的多种用法和含义。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