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评分规则可以参照以下标准制定,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评分原则
1. 公平公正:评分过程公开透明,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公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礼仪行为。
2. 量化评价:将礼仪行为分为多个方面,每个方面设定分值,便于量化评价。
3. 持续改进:根据幼儿的成长和进步,适时调整评分规则,鼓励幼儿不断提高礼仪素养。
二、评分内容
1. 问候与尊重(20分)
(1)主动与家人、老师、同学打招呼(5分)
(2)对长辈、老师、同学使用礼貌用语(5分)
(3)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10分)
2. 礼仪行为(30分)
(1)排队等候,不插队(5分)
(2)进餐时保持安静,不浪费粮食(5分)
(3)使用餐具时注意卫生,不随意丢弃(5分)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奔跑、不拥挤(5分)
(5)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损坏(5分)
3. 团队合作(20分)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服从组织安排(5分)
(2)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5分)
(3)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团队争取荣誉(5分)
4. 环保意识(10分)
(1)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资源(5分)
(2)垃圾分类,保护环境(5分)
5. 诚实守信(10分)
(1)诚实做人,不说谎(5分)
(2)信守承诺,按时完成任务(5分)
三、评分标准
1. 优秀(90-100分):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够自觉遵守规则,起到榜样作用。
2. 良好(80-89分):在大部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部分方面有待提高。
3. 合格(70-79分):在部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4. 待提高(60-69分):在礼仪素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培养。
5. 不合格(60分以下):在礼仪素养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重点辅导。
四、评分方式
1. 老师评价:根据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老师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评价。
2. 家长评价: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的礼仪行为进行评价。
3. 幼儿自评:幼儿对自己在礼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4. 同学互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礼仪行为。
通过以上评分规则,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同时,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幼儿在礼仪方面的成长,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