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又称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地下煤矿中,由于地质构造、煤质条件、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煤体突然向采空区或者工作面挤出,同时伴有大量瓦斯涌出的现象。冲击地压的鉴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条件:
煤层埋藏深度:一般埋藏深度超过300米的煤层,更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煤层倾角:倾角越大,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越高。
煤层结构:煤层越厚,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2. 煤质条件:
煤的硬度:硬度大的煤更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煤的含水量:含水量越低,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煤的瓦斯含量:瓦斯含量越高,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3. 开采技术条件:
采煤方法:长壁采煤法比短壁采煤法更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采煤工艺:快速推进、高采高、大采高、厚煤层采煤等工艺更容易引发冲击地压。
采掘工作面布置:采掘工作面布置不合理,如采掘工作面间距过小,也容易引发冲击地压。
4. 监测预警:
地应力监测:地应力监测数据异常,如地应力急剧增加,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
瓦斯监测:瓦斯浓度异常升高,也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
5. 历史记录:
矿井或采区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根据上述条件,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矿井进行冲击地压的鉴定,以确保安全生产。鉴定结果应作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