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列岫亭》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作者游览列岫亭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情趣。以下是对《列岫亭》原文及常见问题的解答。
一、列岫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列岫亭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在列岫亭前,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景色十分美丽;雨中远望,山色蒙蒙,别有一番风味。若要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二、常见问题解答
1. 《列岫亭》的作者是谁?
《列岫亭》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苏东坡”之称。
2. 诗中的“列岫亭”指的是哪里?
“列岫亭”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是一座著名的古亭。苏轼在游览西湖时,曾在此留下许多诗篇。
3. 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句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景。晴天时,水面波光粼粼,景色美丽;雨中远望,山色蒙蒙,别有一番风味。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情趣。
4. 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何寓意?
这句诗以美女西施比喻西湖,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西湖都显得十分美丽,寓意着西湖的美丽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5. 《列岫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列岫亭》是苏轼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