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和雪峰山经纬度
1、巫山和雪峰山的经纬度如下:巫山:大致经度范围:东经109°30′至110°30′大致纬度范围:北纬30°30′至31°30′巫山位于中国重庆市东部,是一座著名的山脉。其经纬度范围如上所示,这些数据提供了巫山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
2、用相对位置记忆。青藏高原边缘记四列(昆仑、祁连、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长江小W形附近记四列:巫山、雪峰山、南岭、武夷山);黄河几字形附近记四列(贺兰山、阴山、太行山、秦岭),其余五列单独记:西北的天山、阿尔泰山,东北的大兴安岭、长白山,台湾山脉。用经纬度记忆。
3、北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面是巫山、雪峰山。东南丘陵是指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东部海域,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地理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雷州半岛以北,云贵高原以东。 经纬度位置:20°N——28°N,110°E——120°E。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脉盆谷交错分布。
4、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③—巫山,④—雪峰山。山西与河北的界山是太行山。选择B项。小题2:①—大兴安岭,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②--太行山,都是季风气候区。③—巫山,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④—雪峰山,都是湿润地区。选择C项。
5、小题1: 根据地理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③是巫山,④是雪峰山。山西与河北的天然分界山是太行山。因此,选择B项。小题2: ①大兴安岭的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②太行山位于季风气候区。③巫山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该地区主要种植水稻。④雪峰山位于湿润地区。
请根据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说出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有何不...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该区域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满族、朝鲜族等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方地理特征: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淮河以北的区域,地势以平原和山地丘陵为主。这里拥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受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文化特点:东北文化以二人转著称,饮食以腌制食品和面粉加工食品为主。华北文化以四合院和胡同为特色,食物以面粉加工食品为主。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理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代表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气候条件:高原山地气候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这里只生长着极少的苔藓类植物,到了一定高度,植物已不能再继续生长,山地地区终年积雪,十分寒冷。高原地区降水稀少,多数地方难以生存,为高原无人区。
华北 东北 西北 东南 根据地理的差异和气候的不同 我国地域辽阔,跨经度和纬度都很大,由此直接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读图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西北地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以北。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被划分为四个地理区域,分别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内陆,其主要特点是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开发难度大,国际边境线漫长,有利于边境贸易。
1.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特点及分布各是什么...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常被称为“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地势较为平坦,草原广布。 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以其独特的黄土结构和地貌而闻名。 云贵高原:位于云南东部和贵州的大部,地形多样,多山地和丘陵。
2、华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地势低平,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又称江汉平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平原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东北平原: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业区,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1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 气候特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2 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成因是纬度位置。
4、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部分地区,西北至青海全境、新疆南部及甘肃部分地区。内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界长城,北接蒙古国,为蒙古高原的南部。
5、我国的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平原地带广阔,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被誉为我国的四大盆地。这些盆地各具特色,柴达木盆地被誉为“聚宝盆”,塔里木盆地则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