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主体探秘:揭秘我国立法权的归属与行使
在我国,立法主体是指依法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了解立法主体对于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立法主体常见的问题及解答,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立法主体有哪些?
在我国,立法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其部分职权。
- 国务院: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制定行政法规。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法律,负责制定地方性法规。
-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行使自治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包括哪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主要包括:
- 制定和修改宪法
-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诉讼法等
- 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 决定重大国家事项,如战争与和平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包括哪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主要包括:
-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 解释法律
- 决定和规定重大事项
- 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国务院的立法权包括哪些?
国务院的立法权主要包括:
- 制定行政法规
- 制定规章
-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包括哪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主要包括:
- 制定地方性法规
- 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工作
- 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包括哪些?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主要包括:
-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
- 保障本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政策和文化传统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