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作为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景观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规模和形态的自然区域,其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组合。这些自然要素的组合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景观可以看作是自然区划的最小单元。
2. 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在景观尺度上,自然过程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迁移等都是连续进行的。这种连续性使得景观成为自然区划的基本单元,因为只有在这一尺度上,自然过程才能得到完整的展现。
3. 人类活动的适应性:人类在景观尺度上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人类活动往往以景观为单位进行,如农业生产、林业开发、城市建设等,因此景观成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平台。
4. 自然资源的分布:景观是自然资源分布的基本单元。各种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在景观尺度上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这为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5. 区域规划和管理:在区域规划和管理中,景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便于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通过景观尺度上的区划,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景观作为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是因为它既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又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为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基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