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在校期间的奖惩记录是个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也体现了学生的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以下是一些撰写在校期间奖惩记录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如何撰写奖惩记录的标题部分?
奖惩记录的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奖惩的性质。例如:“2023年度奖学金获得者名单”或“2023学年度违纪处分记录”。
奖惩记录的正文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奖惩记录的正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奖惩对象的姓名、学号、班级;
奖惩的具体内容(如奖学金名称、违纪行为等);
奖惩的时间;
奖惩的依据和理由;
奖惩的执行部门或负责人。
奖惩记录中的“依据和理由”应如何撰写?
依据和理由部分应详细说明奖惩的决定依据,包括相关的规章制度、事实证据等。例如:“根据《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第四条,经核实,张三同学在2023年度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测评排名前三,故授予其一等奖学金。”
奖惩记录中的“执行部门或负责人”应如何填写?
执行部门或负责人应填写具体负责奖惩决定和执行的部门或个人姓名。例如:“经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批准。”
奖惩记录的格式有何要求?
奖惩记录的格式应规范,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封面:包括奖惩记录的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
目录:列出奖惩记录中的各个部分;
附录:如有相关附件,应附在奖惩记录之后。
奖惩记录的保存期限是多久?
奖惩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具体期限可参照学校或相关部门的规定。保存期限届满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或销毁。
通过以上解答,相信您已经对如何撰写在校期间的奖惩记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撰写过程中,请注意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奖惩记录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