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去楚国做官,他需要挑选20个随从,最后挑选了19个人,还缺一个。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平原君问他:“你在我这里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我之所以没有推荐你,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就像一把宝剑,如果放在布袋里,它的锋芒是看不到的。”毛遂回答说:“如果宝剑放在布袋里,只有拔出来,才能看到它的锋芒。”平原君觉得毛遂有胆识,于是便让他作为随从之一。
后来,在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由于楚王对赵国有所怀疑,谈判陷入了僵局。毛遂主动请缨,以自己的口才和智慧,说服了楚王,使得谈判成功。从此,“脱颖而出”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显露出来。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