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夷的诗句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出自唐·李商隐《寄恼韩同年二首》1转盼桃杏空,遂见辛夷坼。——出自南宋·陆游《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1认取辛夷花,莫过杨梅树。——出自明·袁宏道《横塘渡》1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
在山的最顶端,芙蓉花绽放着红艳的花瓣。《辛夷坞》唐代:王维 在山的最顶端,芙蓉花绽放着红艳的花瓣。涧口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骑着赤豹,跟随着花狸,乘坐着由辛夷木制成的车,挂着桂树的旗帜。《九歌·山鬼》先秦:屈原 如果有人在那山中的深处,被薜荔覆盖着,腰间系着女萝。
唐代王维《辛夷坞》,原文: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译文: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原文: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译文: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唐代诗人元稹在《辛夷花(问韩员外)》中写道:“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这句诗描绘了辛夷花的斑驳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不畏辛尘族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这句诗意味着辛夷花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绽放,而诗人却因为官场的束缚而无法自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坞》唐代: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释义: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花萼,红白相间,十分绚丽。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怒放,瓣瓣飘落。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描写春天花开的诗句古诗,优美句子,好词好句
1、明代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中,诗人以“雨打梨花深闭门”描绘了春雨中梨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春天花开时的美丽与哀愁。 唐代刘方平的《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寂寞庭院中梨花满地,无人欣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寂寞之情。
2、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描写春天花开的优美句子 .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所到之处马上就会变成五彩的天堂,鹅黄嫩柳,姹紫嫣红,花草都充满了生机,不信,你瞧柳树长出了又细又嫩的枝条,枝条上点缀着嫩绿的细叶,非常惹人喜爱,光秃秃的山头也披上了一件绿色外衣。
3、、春花明彩袖,春酒满金瓯。 描写春天的经典诗句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4、半江瑟瑟半江红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红藕香残玉簟秋 出自李清照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出自孔雀东南飞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出自琵琶行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上 一骑红尘妃子笑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春日朱熹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迎春花的特点的?
思路: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迎春花的特点。正文:夏天到了,荷花、兰花、百合花,风还带着几分刺骨,阳台上的迎春花却在寒风中鼓起了一个个含苞待放的小花蕊,绿色的外衣带着紫色的小帽,是那么的饱满精神。有人把迎春花比作春天的使者,无论你走到哪里,迎春花随处可见。
“纤秾娇小”是写迎春花花纤细繁盛而又娇小。“也解争春早”,也知道要早争春。这是拟人手法,意思是尽管迎春花并不粗壮,挺拔,不给人刚烈之感,反倒显得娇弱怯懦瘦小,但却也懂得“争”。“也”字含有意外的味道。“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还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它的开放,在春天来临之前,因此,它不与众花齐放,颇有些卓尔不群的气概。《红楼梦》里,贾府二小姐迎春的花名应该就是“迎春花”,因为迎春也不喜欢热闹,不大喜欢众姐妹的聚会,又是立春生,颇有“迎春花”的特点。
上句是“沉沉华省”,下句是“忽地花枝”,诗人正是在这对比鲜明的描写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初见迎春花时的喜悦心情,让人感到作者仿佛正在伸出双手,拥抱花枝,拥抱春天。接下来,诗人并没有具体描述花枝的形态,而是抓住迎春花的“迎春”二字,发出了“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多少春”的问讯。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