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是一首古体诗,平仄是古诗词格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仄指的是汉语拼音中的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其中平声可以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
以唐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以下是这首诗的平仄分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面是这首诗的平仄排列:
春(平)花(平)秋(平)月(平)何(仄)时(仄)了(仄)?
往(仄)事(平)知(平)多(平)少(仄)。
小(平)楼(平)昨(仄)夜(仄)又(仄)东(平)风(平),
故(仄)国(平)不(仄)堪(仄)回(仄)首(仄)月(平)明(平)中(仄)。
雕(平)栏(平)玉(平)砌(平)应(仄)犹(仄)在(仄),
只(仄)是(平)朱(平)颜(平)改(仄)。
问(仄)君(平)能(平)有(平)几(平)多(平)愁(仄)?
恰(平)似(平)一(平)江(平)春(平)水(平)东(平)流(平)。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的平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符合古体诗的平仄要求。同时,整首诗的平仄变化丰富,既有平声的平铺直叙,也有仄声的起伏跌宕,使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更加突出。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