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介绍
在汉语成语中,有一个非常贴切地形容精确无差的成语,那就是“毫厘不爽”。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毫厘不爽,则千里之差。”意思是说,如果连极小的误差都不存在,那么即便相隔千里,也不会有丝毫的差错。以下是对这个成语的详细解释和应用场景:
.png)
成语释义
“毫厘不爽”中的“毫厘”指的是极其微小的长度单位,一毫等于千分之一分,一分等于十分之一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极其精确,没有丝毫的偏差。
成语应用场景
1.
科学研究: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要求数据精确无误,可以说“实验结果毫厘不爽”。
2.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图纸要求精确,可以说“设计图纸毫厘不爽”。
3.
法律文件:法律文件要求字字斟酌,可以说“法律条文毫厘不爽”。
4.
日常生活:在日常交流中,若某人做事严谨,可以说“他做事毫厘不爽”。
5.
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可以说“这幅画描绘得毫厘不爽”。
成语的文化内涵
“毫厘不爽”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精确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代先贤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提醒我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细节决定成败,精确是成功的关键。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