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谢恩”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其典故与西汉初年名将韩信有关。
故事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但因不得志,投奔了刘邦。刘邦最初对韩信并不重视,韩信在刘邦的帐下郁郁不得志。后来,韩信在刘邦身边的一位谋士蒯通的建议下,设计让刘邦看到了他的才华,刘邦才开始重视他。
有一天,刘邦为了考验韩信,让他去收服一批逃兵。韩信不负众望,成功收服了这些逃兵。刘邦问他:“你为什么能收服这些人?”韩信回答说:“我并不是收服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愿意跟我走。”刘邦听了非常高兴,从此开始重用韩信。
后来,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齐王。但在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韩信因功高震主而被吕后所害。在临死之前,韩信后悔没有早点向刘邦谢恩,表示自己本应早点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
“临门谢恩”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用来形容人在得到帮助或恩惠之后,才去感谢帮助自己的人。这个成语也用来告诫人们,不要等到失去机会或恩惠之后才去后悔。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