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权的划拨与出让:详尽解读二者的区别与应用
在我国的土地使用政策中,划拨和出让是两种常见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它们在土地用途、手续流程、适用范围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以下将针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划拨和出让之间的差异。
问题一:划拨和出让的定义是什么?
划拨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不支付土地出让金,直接从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而出让是指国家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出售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
问题二:划拨和出让适用的土地用途有何不同?
划拨土地使用权主要适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营利性单位,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而出让土地使用权适用于商业、住宅、工业等各类土地用途,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
问题三:划拨和出让的手续流程有何区别?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手续相对简单,只需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经批准后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手续较为复杂,包括招标、拍卖、协议等环节,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登记等手续。
问题四:划拨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转让?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让,但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则可以自由转让,但需遵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相关约定。
问题五:划拨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期限有何区别?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一般不超过50年,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期限由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最长不超过70年。
问题六:划拨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抵押?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抵押,但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可以自由抵押,但需遵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相关约定。
问题七:划拨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继承?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承,但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但需遵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相关约定。
问题八:划拨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收回?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收回,如土地使用者未按约定使用土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被收回,如土地使用者未按约定支付土地出让金、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
问题九:划拨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续期?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续期,但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在期限届满前,经土地使用者申请,可以续期,但需遵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相关约定。
问题十:划拨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变更?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更,如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等。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可以变更,但需遵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相关约定。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