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贸易政策,又称为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市场免受外国商品和资本的冲击,采取一系列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其基本特征包括:
1. 关税壁垒: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降低其竞争力,保护本国产业。
2. 非关税壁垒:不通过关税,而是通过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最低进口价格、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等多种手段来限制进口。
3. 出口补贴:政府为鼓励出口,对出口商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国内产业保护: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如对某些产业实行垄断或限制竞争。
5. 贸易限制: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包括限制进口数量、品种、价格等。
6. 汇率政策:通过操纵汇率,降低本国货币的购买力,使出口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7. 贸易协定: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实现贸易保护的目的。
8. 反倾销和反补贴:对倾销商品和接受补贴的商品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保护本国产业。
9. 贸易救济措施:在外国商品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时,采取临时性或最终性的贸易救济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
10. 市场准入限制:通过限制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保护本国企业。
保护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国内就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国际贸易摩擦,损害全球贸易秩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