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过多、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根据这一政策,城市知识青年(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被动员到农村去,接受劳动锻炼。
通常情况下,是根据家庭成员的情况和当时的政策安排来确定谁去上山下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1. 家庭优先级:如果有多个子女,可能优先考虑年龄较小的子女去上山下乡,因为这样可以给家庭留下更多的劳动力。
2. 政策要求:有时候,政策会规定特定的家庭条件,比如家庭成员的职业、政治背景等,来决定谁去上山下乡。
3. 个人意愿:虽然政策要求强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会考虑个人的意愿和家庭的具体情况。
上山下乡并不是由家庭成员自己选择去谁去,而是由当时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决定的。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