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全诗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描绘牧童生活的宁静与悠闲: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描绘了牧童放牧的场景,广阔的草原、宁静的田野,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牧童在晚风中吹笛,增添了诗意的浪漫。
2. 反映牧童生活的简朴与自在:诗中“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生活的简朴。他们不追求奢华,吃饱了饭就在月明之夜,穿着蓑衣卧在草地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3. 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吕岩作为一位诗人,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通过描绘牧童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4. 蕴含哲理:诗中牧童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牧童们不追求名利,享受自然,体现了“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牧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描绘了牧童生活的宁静、简朴与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哲理。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