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中国高校招生录取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提高录取效率和公平性。以下是平行志愿录取的基本流程:
1. 志愿填报:考生在高考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按照一定规则填报多个志愿,每个志愿包含一所高校及多个专业。
2. 志愿排序:考生填报的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排序。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在相同分数的考生中,再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排序。
3. 模拟投档:在正式投档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进行模拟投档,即按照考生志愿的顺序,将考生的电子档案投递给高校。高校根据招生计划和模拟投档的结果,确定是否接收考生。
4. 正式投档:模拟投档结束后,根据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模拟投档的结果,正式将考生电子档案投递给高校。
5. 高校录取: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专业志愿、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对投档的考生进行录取。如果考生被第一志愿录取,则不会被后续志愿录取;如果第一志愿未录取,则按顺序检索后续志愿。
6. 录取确认:高校完成录取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对录取结果进行确认,并将录取信息反馈给考生。
平行志愿录取的特点是:
分数优先:在录取过程中,首先考虑考生的分数,分数高的考生优先被检索和录取。
遵循志愿: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
减少风险:平行志愿可以降低考生被退档的风险,提高录取的稳定性。
平行志愿录取的具体规则可能因省份而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详细阅读所在省份的相关规定。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