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色的历史
1、植物染料在中国周朝已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称染草之官或染人。 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古人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五色(青、黄、赤、白、黑)混合后获取其他颜色。 日本的草木染亦采用天然植物进行染色。
2、在中国: 历史悠久: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植物的汁液进行染色。周朝时期,已有专门负责染色的官职,如“染草之官”、“染人”。 管理机构完善:秦代、唐宋、明清时期,政府相继设有“染色司”、“染院”、“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以促进植物染料的开发与应用。
3、在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罗马等文明中,人们也广泛利用植物染料进行纺织品的染色。古埃及的青色麻布包裹木乃伊,古印度用胭脂虫体中的红色素染色,古希腊罗马则用贝壳类动物分泌的液体制成珍贵的紫色染料。这些历史痕迹表明,植物染色技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4、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5、植物染料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世纪的印度,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茜草和蓝草对纤维进行染色。 同时,生活在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们也已经掌握了使用植物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技术,并能染出黄、红、绿等颜色。
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1、中国的印刷术起源于先秦和战国时期的印章、拓印和印染技术,这些技术相互启发,并结合中国古人的智慧,最终在隋唐时期(公元590-640年)形成了雕版印刷技术。 到了公元1041-1048年,平民毕升利用胶泥制作单字活字,并通过火烤使其硬化,从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提升了印刷效率。
2、印刷术 早在先秦、战国时期就存在的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雕版印刷技术应运而生。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
3、公元8世纪:传入朝鲜和日本。 12世纪:传播至波斯。 14世纪:到达非洲。 15世纪:传入欧洲。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