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 是昂还是扬 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
是贬义。趾高气扬 【拼音】[zhǐgāo qì yáng ]【解释】趾:脚指头,这里指脚。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近义词】趾高气昂、气宇轩昂、不可一世、得意洋洋、大模大样、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耀武扬威、自命不凡。【反义词】摇尾乞怜、低声下气、妄自菲薄。
两个词语表达的程度不同。趾高气扬与趾高气扬都属贬义词。形容一个人走路抬脚很高,(趾即脚部趾掌部分),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比如:这个人向来就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样子。近义词有: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等。反义词有奴颜婢膝,卑躬屈膝,妄自菲薄等。
“趾高气昂”和“趾高气扬”都是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成语。“趾高气昂”强调的是一个人因为自视过高,目中无人,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他人不屑一顾。这种态度通常带有一种傲慢和自大的成分。
趾高气昂:主要形容一个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带有贬义色彩,暗示其可能因为某种成就或地位而变得傲慢。志气高昂:形容一个人对自己充满自信和斗争的气势,是积极正面的评价,表示其精神状态良好,有斗志和决心。
两者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傲慢、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两者意思相近,但“趾高气昂”更强调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而“趾高气扬”则更强调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因此,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另外,这两个成语都有贬义色彩,因此应该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使用。
成语“趾高气扬”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趾高气扬”含义详解
1、成语“趾高气扬”有历史典故。含义:- “趾高气扬”用来比喻一个人傲慢自得,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历史典故:- 来源:春秋时期的楚国。- 主人公:楚国将军屈瑕。- 故事:屈瑕在打败绞国后变得骄傲自得,走路时脚步一昂一翘。
2、含义详解:- 字面意思:趾高,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指意气扬扬。整个成语形容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的样子。- 引申含义:用来形容一个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的傲慢态度。历史典故:- 背景:春秋时,楚国有个将军叫屈瑕,此人重视外貌,不学无术,稍有点成就就骄傲自满。
3、从此以后,屈瑕走路的姿态就被引申成“趾高气扬”这句话,用来比喻一个人傲慢自得,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4、含义: 趾高气扬形容一个人走路时脚抬得很高,表现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神态,含贬义。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因得意或骄傲而表现出的高傲姿态。故事: 历史典故: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将军叫屈瑕,他非常重视外貌,但缺乏实际才能。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