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在古文中,“自知之明”可以用“自知”“有自知”“自知者明”等表述。
例如,《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这里的“自知者明”就强调了要有自知之明。
又如《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其寓意是指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能看到远处却看不到自身的不足。
再如,《荀子·荣辱》:“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其中“自知者不怨人”也是在表达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他人。
总之,在古代典籍中,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来体现“自知之明”这一概念,强调了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