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是《荀子》中的一篇著名篇章,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劝学》主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下是《劝学》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
1.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2. 学不可以已:学习永远不能停止,意味着学习是一种永恒的过程。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更深。这里比喻学生应该超越老师,有所创新。
4.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冰比水更冷。这里比喻学生应该超越老师,有所成就。
5.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木材直的时候,用绳子捆绑成车轮,弯曲后仍然保持圆形,即使干枯后也不会再挺直。这里比喻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和命运。
6.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材受到绳子的束缚会变得笔直,金属经过磨砺会变得锋利。这里比喻学习可以使人变得有道德和能力。
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广泛学习,每天反省自己,这样就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
《劝学》通过这些比喻和论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